我一向喜歡觀賞故事中「意料之外」的驚喜,看故事結局朝向自己預期之外的發展,卻又能夠迅速將所有伏筆和線索串連一氣的頓悟,那種震撼非常的有趣,即使被騙也十分開心。
但這部《出神入化》(Now You See Me),老實說,沒有讓我有這種感覺。
電影上映之後看到許多人的評價都不錯,並且說結局出乎意料的讓人嚇一跳,我原本非常期待。
為了不破壞看電影「被嚇」的樂趣,我拒絕看任何有可能劇透的影評、心得,抱著雀躍的心情進電影院,從一開始就絞盡腦汁思考所有線索,猜測可能的劇情走向,然後結局也就理所當然的,正是我心裡想的那個樣子。
目前分類:電影人森 (184)
- Jun 16 Sun 2013 15:12
《出神入化》觀後感:華麗而浪漫的詐欺魔術
- Jun 13 Thu 2013 21:00
《落日車神》觀後感:從純愛爆發血腥
一開始我以為是個專注在角色敘述的人物英雄式電影,結果他攀著純愛的曖昧情緒,急轉而下開始暴走,出現大量的血腥場面,整體的節奏分明流暢,但最出色的地方我認為是在於演員的魅力和精湛演技。
Ryan Gosling(雷恩葛斯林)現在回頭看他的面孔一點也不陌生,擁有陽光的性感外表和壯碩身材,總能演繹出一個人最深沉複雜的情緒,將所有觀眾一把拉進角色的內心世界裡,一同沉溺於電影所要表達的情感氛圍,真的很厲害。
《美麗破綻》(All Good Things)裡他將丈夫精神上的壓抑、苦痛,對外的暴力和憤怒,又愛又恨的複雜情感交織演得十分到位;《落日車神》(Drive)則是將主角的冷靜專注、愛上一個女人的靦腆純愛、還有面對敵人實毫不留情的摧毀暴力,這樣複雜多變形象轉折,Gosling演得毫不彆扭,幾乎每一幕有出現他的鏡頭,都有著勾魂的魅力。
就從這部電影的主角開始說起吧!
有時是好萊塢的飛車特技演員(替身),完美達到導演的要求,專注內斂的車手。
- Jun 06 Thu 2013 00:34
《陣頭》觀後感:隨處可見的衝突
這部取材於台中「九天民俗技藝團」真實故事所改編的國片電影,講述陣頭文化轉型成功的勵志故事,結合台灣優美的諸多景點地標、草根性的民俗傳統和本土人物口白,創造了好口碑,也讓票房開低走高,獲得了破3億的好成績。
有歡笑、也有感動淚水的情節編排,整體呈現還算完整,片中以大量的【衝突】場面強調無所不在的各種形式對立,看得出來想要營造出從緊繃接著成功化解衝突、最後皆大歡喜的勵志感動,但也許礙於片長限制,有些細節的處理仍顯粗糙,使部分化干戈為玉帛的場面,在我看來是有些突兀的。
一、家庭衝突
阿泰(柯有綸飾)自從幼時被父親阿達(阿西飾)誤會,便離開家鄉台中到台北玩樂團,而且再也不肯喊他爸爸。
- Jun 01 Sat 2013 23:01
《三個傻瓜》觀後感:從升學主義中逐漸覺醒的世代
在我的童年時代,父母和師長耳提面命的訓誡,都脫離不了「好好讀書、考上好學校,你自然可以找到好工作,擁有好前途和幸福完美的人生」等諸如此類的話語。
毫無疑問的,在這樣子升學主義掛帥的世代,大家習慣了競爭、習慣了排名,也習慣了犧牲享樂去追求更好的成績,然後活在龐大的壓力之下,愈來愈不快樂。
考試是為了評斷一個人的所學所知,但是在升學主義這樣詭譎的價值觀下,教育體系逐漸扭曲變形,迷失了學習的本意,不是為了探索未知、理解世界,而是為了獲得更好的成績。
我們開始尋求快速方便的「標準答案」,大量的標準答案必須依靠「背誦」才能在考試中順利回答出來,所以開始出現了填鴨式教學,龐大又不見得有用處的資訊被強迫塞入腦海中,我們拼命的死命的讀書、背書,透過家長與老師的洗腦,盲從相信這只是暫時的苦痛,現在所有的辛苦都是為了追求幸福的未來。
- May 26 Sun 2013 08:30
《玩命關頭6》觀後感:信念決定人生的方向
《玩命關頭》(Fast and Furious)系列出到第六集,可以說是將整個故事的敘述架構明朗化,之前看似天外飛來一筆的《玩命關頭3:東京甩尾》,原本以為只是「韓哥小外傳」,現在也變得另有伏筆。
整部系列的發生時間順序應為:1>2>4>5>6>3>7....(已確定會製作第7集,不曉得是否還會有後續),強烈建議先看前面的1~5集再看第6集,感受會比較深刻,原因接下來會提到。
首先,《玩命關頭5》算是整部系列拍攝手法的一個轉捩點,超脫前面四集大量的飛車追逐、飆速對決場面,第五集加入了「搶劫」的元素、以及華麗的多人團隊合作,還有最後令人莞爾的驚喜設計,大大提升了玩命關頭的層次,於是為了滿足胃口被養大的觀眾群,這個系列再也回不去只有純飆車的小家子場面了,加入了警匪追逐、大規模跨國犯罪、還有一次比一次更燒錢的衝擊場面,就是第六集的主要賣點。
- May 18 Sat 2013 17:13
《沉默之丘2:啟示錄》觀後感:任人宰割的純粹善良
相較於《沉默之丘》第一集的恐懼和提心吊膽,以及謎底從模糊到清晰的完整劇情鋪陳,第二集可以說是刻意強化了驚悚電玩的血腥和暴力,卻缺少了深層的毛骨悚然。
為什麼有這種感覺,我發現最大的差異就是「表」、「裏」世界轉換的處理手法。
沉默之丘是由三個次元的世界組成:
1. 真實世界-沒有任何怪物或奇異的事情,貌似被廢棄的小鎮。
2. 表世界-因為被沉默之丘的神僕們當作女巫而施以火刑,內心產生大量仇恨和憤怒所幻化出的黑暗亞莉莎(Alessa)所創造的空間,充滿白霧和灰燼,無法被現實中的人所看見,但部分行動所造成的影響能反映於現實世界中。
3. 裏世界-同樣由黑暗Alessa所創造,有更多強大恐怖的怪物,漆黑一片並且佈滿深層的血腥,反映了Alessa內心的黑暗、痛苦、和壓抑。
- May 07 Tue 2013 19:27
《鋼鐵人3》觀後感:敵人都是自己創造出來的
圖片來源:http://tw.ent3.yimg.com/mpost/44/88/4488.jpg
影片轉載自Youtube
首先,我必須坦承我沒有看過鋼鐵人1、2集,也沒看過復仇者聯盟,畢竟我對大眾主流的英雄片一向沒有愛,當然不是認為英雄片不好看,只是個人對這題材提不起太大興趣而已。
會看這部《鋼鐵人3》,要感謝公司體恤員工,大手筆的包場讓員工去看,而看了這部上映後票房居高不下的電影,總算開始有點體會到鋼鐵人的魅力。
- May 01 Wed 2013 15:47
《遺落戰境》觀後感:當所有認知都被顛覆
※ 圖片來源:http://gallery.photowant.com/b/gallery.cfm?action=poster&filmid=fous41483013&pid=FA2013OP-FOUS41483013_0002
我一直認為,人最寶貴的天賦之一,就是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綜合你的所學所知、你的價值判斷,每當旁人告訴你一件〝事實〞時,你可以選擇是否相信,以及相信多少,然後依據這項認知做接下來的判斷與行動。
《遺落戰境》裡的男主角傑克哈伯(超帥的湯姆克魯斯飾演),或者該說是記憶被清除的複製人49號,很幸運的保有了片段的回憶以及人性,讓他即使遭遇到認知矛盾的對立說法,也能用自己雙眼所見的客觀事實去判斷真假,終於選擇了救世主路線,終結了這場在地球上的悲劇戰爭。
- Apr 28 Sun 2013 18:30
《夢遊大都會》觀後感:一天之內分崩離析殆盡
※ 圖片來源:http://www.atmovies.com.tw/movie/fcen31480656/
※ 轉載自Youtube。
這部片是輔導級,但老實說,個人認為最好是有過社會歷練的人,看這部片會比較了解影片想要表達的種種影射意涵,否則對白中的專業術語大概就會把你搞得暈頭轉向。
- Apr 20 Sat 2013 14:31
《受害者》觀後感:復仇的藝術
- Apr 14 Sun 2013 13:22
《鐵娘子:堅固柔情》觀後感:想法最終決定命運
圖片來源:http://tw.movies.yahoo.com/movieinfo_main.html/id=4161
身為英國第一位女首相的柴契爾夫人(瑪格莉特‧柴契爾),其行事強硬,推行政策毫不妥協的作風,一輩子都飽受爭議。
本部電影透過已卸除首相職務的老年瑪格莉特‧柴契爾,在家中的幻覺與回憶,逐漸勾勒出這位英國女首相的性格,以及發生在她身上的許多重大歷史事件。
堅固
- Apr 07 Sun 2013 19:18
《魔鏡魔鏡》觀後感:顛覆後還是老梗
圖片網址:http://tw.movie.yahoo.com/movieinfo_main.html?id=4198
影片轉載自Youtube
- Mar 29 Fri 2013 14:31
《飢餓遊戲》觀後感:感謝貴人相助
※ 圖片來源:http://tw.movie.yahoo.com/movieinfo_main.html/id=4190
「Happy Hunger Games!May the odds be ever in your favor!」
(飢餓遊戲快樂!願機會對你永遠有利! )
這句膾炙人口的台詞,念起來戲謔感十足。比古羅馬競技場的浴血奮鬥還要更血腥的生存遊戲,從各個行政區挑選出來的青少年要互相殘殺至剩餘一人,這場不人道的遊戲,與都城中打扮得花枝招展、歡欣鼓舞的觀眾形成強烈對比。
- Mar 18 Mon 2013 17:01
《天外封鎖線》觀後感:痞子肌肉男與認真千金女的邂逅
圖片來源:http://www.catchplay.com/
雖然標題是《痞子肌肉男與認真千金女的邂逅》,可是這部片幾乎沒有什麼感情戲的著墨,主要的場景都是動作、打鬥、Fight、磅、砰!大概是這樣子的。
這部由盧貝松監製、即刻救援團隊打造的電影,時間發生在2079的美國,主要事件發生的地點則在外太空──美國政府建造的一座專門羈押重刑犯的太空實驗監獄「MS1」,因為總統女兒的親善訪談活動,造成重刑犯有機可趁,反擊並挾持了整個監獄,要求與美國政府談判放人。
而劇情主線有兩條,一邊是痞子肌肉男捲入的CIA機密案子,一邊是認真千金女想探訪遠在外太空的罪犯們是否有受到合理與人道的對待,接著雙方都匯集在MS1上,開啟了一連串的逃脫行動,這也是男女主角邂逅的開端。
- Mar 11 Mon 2013 17:36
《搶錢家族》觀後感:光鮮亮麗背後的虛假人生
圖片來源:http://gallery.photowant.com/b/gallery.cfm?action=poster&filmid=fjen11285309&pid=FA2010JP-FJEN11285309_0005
某天,一個高級社區搬進了一個模範家庭,這個父母兒女都英俊美麗,具有時尚品味,為人處事更是沒話說的〝瓊斯家族〞,為平靜的社區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瘋狂物質欲望,因為他們是如此優秀、如此討喜,人們爭相搶購瓊斯家身上穿的、用的一切行頭。
喜歡,也想要一樣的。
有了,想要更新的、更好的。
- Mar 04 Mon 2013 15:37
《美麗破綻》觀後感:當所有美好的東西,開始崩壞…
當所有一切美好的東西(All Good Things),降臨在你身上時,你會有什麼想法?
一位英俊斯文的房地產富二代大衛馬克斯,擁有極其可觀的財富,這樣完美的身分卻看上了一位勞工階層的普通女子凱蒂,並且愛她愛的死心蹋地。這段戀情沒有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悲情苦戀,大衛的爸爸沒有費盡苦心的阻撓,但在某個高爾夫球的場景,有著這段簡單的對話:
- Feb 28 Thu 2013 17:18
《下流正義》觀後感:充滿灰色地帶的司法與人性。
我最近在想,美國有關司法題材的創作實在很多。
看著這些一個個描繪著人性與司法的精采衝突,總會讓人對時下案件有不同的感觸。
台灣譯名《下流正義》的這部電影,原名叫做《林肯律師》(The Lincoln Lawver),改編自歐美作家麥克康納利的同名小說,敘述著一位市儈律師遭遇的精采故事,主角是一名總在林肯房車後座運籌帷幄的律師米奇海勒(馬修麥康納飾),所有事件幾乎都以他為中心點展開,因此你看待事情的角度是比較主觀的,而且是以更接觸嫌疑犯的層面,去了解這些在刑案中被指控、甚至鋃鐺入獄的「犯人」,他們的可愛、無奈、或是讓人寒毛直立的可怕、殘忍。
米奇海勒做為律師,並不是那種替有錢、上流的政商名流辯護的那種名利雙收型律師;相反的,他專為社會底層的犯人辯護,這些人有可能是飛車黨、金光黨、毒販、酒駕肇事者、妓女等,他們進過無數次看守所,所有人都知道他們絕非清白,但他們為了生活無法脫離這些犯罪,只好找上米奇,希望這位大律師透過他熟悉的司法伎倆,運用擅長的認罪協商,讓這些犯人可以減免刑責。
- Feb 21 Thu 2013 20:42
《凱特的慾望日記》觀後感:敬,偉大的職業婦女。
乍看之下,片名實在帶有濃厚的情色意味,彷彿在訴說著一個穿梭於家庭與事業的職業婦女,擁有著不為人知的一面,懷著狂放不羈的浪漫思想,追求著脫離常軌的激情與慾望。
然而,整部片的內容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也許中文譯名成功的抓住了眾人的目光,但若說到整部電影的核心故事,英文原意可貼切多了:「I Don't Know How She Does It」,電影主人翁凱特(莎拉潔西卡派克飾)是一位身兼事業和母親角色的女強人,她周旋在這排山倒海的忙碌事務之中,如此匆忙、如此盡心盡力,你真的會感到不可思議,不知道她是怎麼辦到的。
- Feb 18 Mon 2013 17:45
《顛倒世界》觀後感:荒腔走板的科幻,穿越引力的愛情。
電影的開頭中簡單建構了這個顛倒世界的背景:它是在太陽系裡的雙行星,互相顛倒、各受到自身星球的引力控制,若上下層的物質互相穿越,可達到短暫時間的平衡,接著在數小時之內燃燒殆盡,所以兩個世界的人、事、物等於完全無法接觸,形成壁壘分明的兩個陣營。
在這顛倒對立、無法穿越的形態中有兩個例外,一個是銜接於兩個世界的轉換中心;一個是繞著∞的軌跡飛行的蜜蜂,他們穿梭在兩個世界之中採集粉紅色的花粉。
粉紅色的甜「密」,無限循環的「愛情」,儘管有集權惡勢力橫亙於兩者之間,但愛無遠弗屆,「愛的引力,足以反轉世界」。於是這終究不是一部科幻電影,它成了貨真價實的愛情電影。
- Feb 07 Thu 2013 19:26
《決勝21點》觀後感:高潮迭起的人生,至少瀟灑走一回。
這部電影的主角其實真有其人──華裔的馬愷文(Jeff Ma),做為暢銷小說《贏遍賭城》(Bringing down the house)的取材來源,作者Ben Mezrich將小說中的主角命名為班·坎貝爾(Ben Campbell),這段精彩絕倫的故事接著被電影公司買下版權,改編為好萊塢電影。
也許出現在真實人生裡,大家會對於擁有高超數學分析能力,進而領悟算牌技巧,接著贏遍各大賭場賺進大筆財富的人感到羨慕,就算是從此被賭場列入黑名單,驅逐出場,我們也覺得這是一段非常酷的經歷。
我沒看過原著,不曉得兩者在細節與中心思想的描繪差異;但就電影來說,其中刻劃的某些場景,彷彿引導觀眾思考這樣得來全不費工夫的大筆金錢,是不是會對人生、價值觀,造成一些巨大而扭曲的衝擊?
Ben Campbell原本也是個循規蹈矩、認真學習的乖學生,乖到甚至在與哈佛醫學院教授面談時,支支吾吾的提不出自己有什麼精彩的人生經驗,因而無法順利獲得獎學金補助。欠缺學費的危機,加上喜歡的女孩的邀請,讓他最終決定要加入這個「21」團隊,和小組成員一起透過暗號溝通、團隊合作,運用算牌的精湛技巧贏遍各大賭場,謀取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