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傲大聯盟  

 


  《Pride》翻譯名稱取得不吸引人,很容易在茫茫影海中被忽略,但這部電影真的非常好看,是讓人會輕鬆歡笑、也會感動落淚的好看。

  以真實事件為背景,講述在柴契爾夫人執政時代,1984-1985年英國爆發了礦工罷工潮,幾位「同志」們發現這群被警察驅逐、被社會欺凌壓迫的礦工處境,和同志本身遭受歧視的處境十分相似,因此決定幫忙募資,以L.G.S.M(Lesbians & Gays Support the Miners 男女同志支持礦工)的組織名稱募款捐贈,成就一段雪中送炭的美好情誼。

  「你給的不只是錢,更是一段友誼。」

  簡單的故事主軸,卻說得非常動人。
  關鍵在於好多好多小人物的真摯橋段,一舉一動都那麼真實而有生命力,你完全感覺得到每個人所要表達和釋放出來的情緒,他們就像你身邊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笑有淚,沒有什麼距離也沒有什麼特別,但他們就是真切實在的活著,這世界光是真實活著的人就非常可愛。


自我的榮耀之旅

  電影裡的每個角色,情緒都抓得十分精準,而我偏偏又是那種非常容易感受到情緒的人(哭點爆低),所以光是一個簡單的開頭就立馬逼出我的眼淚。

  喬第一次參加倫敦的同志大遊行,在此之前他都過著假裝的生活,他在遊行內感受到緊張、擔憂、又有點找到歸屬的愉悅,然後他因為一時間手足無措而脫隊躲在一旁,一位路過的媽媽帶著女兒隨口說了一句:「真噁心」,而他附和著「Yes」,表情卻無比陰暗。

  簡單的鏡頭就呈現出同志想要坦蕩生活卻又要壓抑偽裝以躲避欺凌的困境。
  但即使喬再怎麼順從和壓抑,感覺是騙不了人的,做什麼會開心、做什麼會難過,他必須學會面對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在這段掙扎過後蛻變新生,他才能夠真正坦然並驕傲的活著。


先從理解開始

  理解多麼重要,在還沒懂得不被理解或被誤解的感受時,你大概不會覺得重要。

  有些理解是藉由感同身受學會的,例如曾經失戀過的人比較能理解失戀朋友的痛苦,也例如電影中發起募款活動的Mark,身為同志活動的軸心社運人物,看到發起罷工潮的礦工們所遭受到的待遇和自己的情況類似,所以選擇站出來主動關心付出。

  有些理解是擁有一顆開放的心,不存偏見、不貼標籤,更重要的是他們願意去溝通,與人真實的互動,這樣即使一開始貼了別人標籤,他們也能很快的把標籤撕下來。


  談到理解的過程裡我最喜歡的是同志聯盟與礦工協會,雙方成員在互動提問的小橋段。

  年長的奶奶有著不輸給年輕人的旺盛好奇心,她懷著孩童般純真的求知目光向蕾絲邊詢問一個她從別人口中聽來的傳言:「妳們是真的都吃素嗎?」
  一位婦女對著一對Gay情侶詢問著他們在夫妻角色裡的疑問,Gay原本以為她是要問關於床第之間的事,結果她脫口而出的居然是:「那你們誰負責做家事?」

  這兩段對話真的太可愛了。
  有時候你以為只有自己不被別人理解,以為別人一定是帶著怎樣的目光在看待你,事實上你也很有可能不理解別人。


  最悲哀的莫過於雙方都不願意先走出理解的這一步,把自己封閉起來拒絕表達溝通,而造成遺憾或鴻溝。

  就像離開家鄉北威爾斯16年的蓋斯,談起自己和媽媽的關係惆悵又痛苦的說「媽媽是虔誠的教徒」、「她已經16年沒和我說話」時,被礦工協會的人一句話醍醐灌頂:「那你呢?你對她說了什麼?」
  他才鼓起勇氣主動跨出回家的一步,重新修復和母親的關係,找回天倫之樂。


  總而言之,如果遇到違背自己常理判斷的東西,花點時間談談彼此的想法,一起互相真正的理解(以對方的角度而不是以自己的角度),下一步我們才知道同意或不同意、喜歡或不喜歡、或者決定要站在哪個立場。

  當然假使你身處於弱勢的一方,也不用就因此躲在殼中怨天尤人是這個社會不理解你,勇敢、溫柔、自信的站出來表達自己,你會找到認同的夥伴響應,也會認識願意理解的朋友,進一步再影響更多更多原本不理解的人改變看法。

  我們需要多一點理解,才能產生多一點包容,尊重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想法自由並且一起和平快樂的生活。


其他的

  查看電影資料會發現《驕傲大聯盟》與《鐵娘子》是同個製作群,這很有意思。
  同樣是1984-1985英國罷工潮的背景,一個從底層工人被壓迫的視角去描述(驕傲大聯盟)、一個卻是以執政者決心改變國家的視角去描述(鐵娘子),兩種對立的立場表達出不一樣的想法,你也可以試著理解另外一方。

  延伸閱讀:《鐵娘子:堅固柔情》觀後感:想法最終決定命運 

arrow
arrow

    Allison艾厲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