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冰雪奇緣    


前言:為何要再寫一篇《冰雪奇緣》觀後感?


  當初看完特映會後,我個人蠻喜歡這部電影,但有部分的朋友不喜歡。
  寫完《冰雪奇緣》觀後感:當愛完全時,恐懼自然消失 之後,有網友更是留言說出自己的質疑:「為什麼不能一眼看到就是真愛?為什麼一定要有個壞人?我不懂、我不喜歡這樣的結局……」

  在重新看了一次這部電影後,對於劇情的某些設計有更深一層的想法,所以決定再打一篇探討劇情的觀後感,算是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做個整理和記錄。



一、不切實際的白目公主Anna:一見鍾情就互定終身?做夢吧妳!


  迪士尼的許多經典卡通動畫,白雪公主、灰姑娘、睡美人,那種王子和公主第一次見面就鍾情彼此,恩愛結婚的愛情童話故事,至今仍廣為傳頌。
  小時候也以為,長大後有一天遇到一位心目中的Mr. Right,兩人一見鍾情、再見傾心、三見定情,結為連理後恩恩愛愛一輩子,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是非常浪漫又正常的事。

  可是經過了幾次的戀愛,讓我脫離了那種天真,知道結婚代表的不只是兩人互相喜歡,還代表著許多生活習慣、思想個性的磨合;婚姻並不是只有浪漫的戀愛,而是代表著赤裸裸的真實生活。


  看到小時候天真活潑又可愛的Anna,因為不諳世事而迅速墜入情網到不可自拔的舉動,我實在是覺得她很白目。

  舉例來說,一個從沒談過戀愛的妹妹,某天在學校的社團聯誼中認識了一位男生,當天晚上他們就互相來電,一起去看夜景賞星星、暢談古今中外的各種話題和內心最隱密的心事,互相告白決定交往。
  到這邊為止,做姊姊的都很理解,姊姊相信一見鍾情、也相信愛情是盲目的,男女之間迅速陷入熱戀的情況本來就很正常。

  接著,他們交往不過幾個小時,男生突兀的向妹妹求婚,而從來沒有過戀愛經驗的妹妹,以為會這麼迅速想要與她共結連理的男生,一定是真愛!於是滿心歡喜的答應了。
  姊姊聽到他們想要結婚的消息,嚇、傻、了。「妳要跟剛認識一天的男人結婚?我不答應!」

  姊姊的心聲:(妹妹啊,妳懂什麼是愛嗎?妳懂結婚代表什麼嗎?妳做好心理準備看見他挖鼻孔、放屁、亂丟襪子等醜態了嗎?妳理解他的家庭背景、過去情史、人生態度、價值觀和個性嗎?可以包容他的一切缺點,懂得兩人相處的態度和智慧嗎?這些需要交往一段時日才能觀察出的結論,妳在交往一天就做了踏入墳墓的決定,太衝動倉促了,姊姊絕對不答應啊!)

  「姊姊!為什麼不答應?我們是真愛啊!妳沒有權力阻止!妳自己不想和人接觸不代表我不需要!我很寂寞啊!我就是要和他結婚!妳給我說清楚講明白,為什麼要阻礙我?為什麼不讓我們結婚?」妹妹可能正處於叛逆反抗期,長期累積的不滿選擇在眾目睽睽之下大聲質疑,咄咄逼人要姊姊妥協成全。


  看到這裡,我心疼那個心知肚明卻不懂得表達的姊姊,討厭那個無知又自以為是的妹妹。

  並不是說一見鍾情的不是真愛,而是結婚這種人生大事必須經過一定程度的思考和評估,還有即使和家人有意見衝突,也應該私下真切的懇談,這種大庭廣眾的質問只是單方面的逼迫,並不是正確的溝通方式。

  說直接一點,Anna第一次上賭桌,根本就不清楚遊戲規則,看到一張Ace自以為接下來也都是好牌,就在第一手全盤梭哈,該說她勇敢還是愚蠢?
  Elsa想要阻止Anna輸到脫褲而勸阻,換來的反應是在大庭廣眾之下的激烈質問與嗆聲,搞得自己顏面盡失,真是自討沒趣。



二、從壓抑到解放的可憐公主Elsa:不論乖女孩或壞女孩,都是孤獨寂寞又害怕的女孩


  Elsa是我最喜歡的角色,或許在Elsa身上我也看到了一部份的自己,因此對於她心理轉折特別有感觸。

  因為小時候和妹妹玩耍時,與生俱來的超能力(冰系魔法)意外傷害到妹妹,從此在她心裡有個巨大的陰霾揮之不去。
  原來自己的能力會傷害到她身邊最親近和最愛的人,從此之後她決定壓抑自己的能力,冰冷的面對這個世界。
  直到事情因為一場爭執意外而東窗事發,她才終於不用再隱瞞、不用再壓抑,決定遠離人群放肆的做自己。

  看到這段劇情搭配著膾炙人口的電影配樂《Let it go》,我內心激動又感動,澎湃的無以復加,拼命落淚。

 


  整部電影裡,我心目中認為最該被譴責的對象,是國王和皇后也就是Elsa和Anna的父母。
  會倒出這個結論,原因有兩個:

  首先是當Elsa誤傷Anna時,父母第一時間的反應是責怪Elsa又亂使用魔法,而沒有了解前因後果。

  當下的情況明明就是Anna調皮貪玩,纏著姊姊變魔法,又自己一個人拼命挑戰危險(從高處的冰跳下,希望姊姊一直變出冰接住她),雖然受傷了很可憐,但我不認為所有責任都在Elsa身上,結果卻只有Elsa一個人背負著這個責任與歉疚,消除記憶的Anna還在拼命哀怨姊姊為什麼都不陪她玩,只能說無知也是一種幸福吧。

  再來是當國王詢問石頭精靈該怎麼控制魔法後,他們教導給Elsa的,是最拙劣的控制方式:壓抑。

  石頭精靈明明就說,恐懼會讓她的魔法失控、只有愛能化解……這類的話;怎麼父母教導給孩子的,是叫她不要想、不要思考、不要感覺、與任何人隔絕……這些被動消極的控制手段?

  Elsa是一個人,是一個需要其他人陪伴、需要愛的小孩,但父母的心態和行為放大了她的恐懼,為了不傷害到別人她只好與世隔絕,一直以來她聽從父母的耳提面命當個乖女孩,但她的內心一直處在殘缺、得不到愛的狀態,即使她已經那麼聽話配合照做了,她還是恐懼著失去。


  等到那場意外的契機,一瞬間背離全世界的歧異感襲捲而來,她一邊逃跑、一邊理解到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終於不用再偽裝,能夠恣意施展魔法的時刻,於是她接受了這份貨真價實的孤獨。

  比起在人群中拼命壓抑、冷漠疏離的孤獨來說,現在這種放眼望去只剩自己一人的孤獨,好像更輕鬆。
  她開心的蓋新房子、換新衣服,在自己建構出來的小天地中樂得當一名逍遙自在的女王。


  只是不管乖女孩的壓抑、還是壞女孩的逃避,都沒有讓恐懼消失。
  因為這兩者都缺乏愛。

  恐懼就像是黑暗,沒有形體、摸不著邊際,只有當愛在你心裡開了一盞溫暖明亮的燈,黑暗才會被光明吞噬,恐懼才會消失。



三、愛動物的都是好人之帶著馴鹿的Kristoff:深情守候的男二篡位成男一的故事


  本來看到開頭的漢斯王子配安娜公主,想說這個終日與馴鹿為伍的可愛阿克,應該是安排來打動冰雪女王艾莎的心的人吧?
  結果他又被安娜夾去配了。

  如果這不是迪士尼動畫電影,而是偶像劇或什麼鄉土劇的劇情,大概就會演變成錯綜複雜的四角戀愛關係,比如說艾莎愛阿克、阿克愛安娜、安娜不愛阿克愛漢斯、漢斯又不愛安娜愛艾莎的揪心鬧劇;或是原本覺得和漢斯是命中注定真愛的安娜,又被阿克捨身幫助的各種犧牲感動,變成兩男兩難的煩惱虐劇。


  要阻止以上這種灑狗血的不安定因子的發生,需要讓角色設定回歸單純的走向:

  1. 艾莎從頭到尾不會跟戀愛扯上邊,所以她只要為控制魔力跟保護家人煩惱就好。

  2. 阿克個性單純沒有心機,雖然外表比較可怕凶狠但內心其實很溫柔,沒有太多與人交際的經驗,只有馴鹿和石頭精靈和他作伴,所以他不會橫刀奪愛,只希望喜歡的人安娜可以獲得幸福。

  3. 安娜雖然白目了一點但可不是那種會輕易移情別戀或劈腿的賤女人,頂多只能讓她成為涉世未深、識人不清的笨女孩而已,所以壞人當然就交給初次見面的漢斯王子來當。

  4. 因為漢斯王子並非良人,而是帶著好人面具的大壞蛋,狠狠的傷了安娜的心甚至還要害死他們姊妹倆,所以接下來很自然的引導走向邪不勝正、男二阿克做為後補篡位成功,好人都幸福快樂的結局。


  沒辦法啊,因為還是有很多小朋友在看的,你要小朋友們接受現實中就是會有很多你不情我不願的愛恨糾葛嗎?這樣也太破壞他們的童真了,所以還是用最簡單的壞人會有報應、好人會幸福的教育意義做為結局吧。

  阿克成功抱得安娜美人歸的秘訣,就是因為他是好人、以及這是許多小朋友們都會看的迪士尼動畫電影啊。



四、變心的Hans:英俊瀟灑的王子怎麼一眨眼就變成萬惡不赦的大壞蛋?

  
  我覺得整部電影最讓人詬病的地方就在於漢斯王子的角色轉變太突兀。

  前半段風度翩翩、細心體貼、讓安娜一見鍾情的魅力王子,甚至為了尋找Anna而不顧生命危險冒著風雪出遠門,和Elsa製造出來的大雪怪對抗,又阻止了Elsa失控傷人,維持著善良專情的完美男人形象。

  結果這個好人面具居然在安娜要他給自己真愛之吻的一瞬間就瓦解,Hans的完美好男人形象迅速崩盤,劇情走向也跟著急轉直下,狠狠戳破了安娜公主的童話美夢。


  如果說,這部電影想要顛覆以往那種王子公主一見鍾情、結婚、過得幸福快樂的〝童話式真愛〞設定,那麼Hans的角色轉變,比較合理的解釋是,這種想要奪取國家大權的野心才是他真正的本質,而一路走來那些對安娜的關懷、對人民的付出……,都是處心積慮的算計。

  他本來就壞,前面的好只是他的偽裝,而安娜識人不清的錯看,那種英俊瀟灑和溫柔體貼經不起時光的淬煉,總有一天會露出本性。
  而安娜病危需要索取真愛之吻的行為,則是加速Hans展露壞人本性的催化劑。

  Hans以為所有的財富權勢都垂手可得,因此放肆的現形了;這份穩操勝算的心理導致他出現漫不經心的驕傲大意,最後離奪取國家只差臨門一腳,飲恨而歸。


  我常常在想,電視或電影那些常常在得逞前一刻鬆懈,和盤托出自己所有陰謀卻往往因此被逆轉形勢的壞人,其實都不算是真正高段的壞人。

  真正高竿的手法應該是,那些讓受害者在臨死之前還懷著對你的信任、愛,在什麼也不曉得的情況下死去,而壞人的陰謀也無聲無息的得逞。


  這樣回頭一想,Hans在緊要關頭不親吻Anna的坦承行為,就可愛多了。

  他大可裝作深情的給她一吻,什麼都沒發生時他也可以推說是不是方法錯誤、或其實Anna不愛他之類的,直到確保Anna嚥氣,他裝作悲憤討伐Elsa時將更有說服力,成功率也更高。

  但他沒有這麼做,反而製造了一個機會間接導致自己的失敗。

  而Anna在受過這次傷害之後,她大難不死的活了下來。
  更明白什麼是愛,也找到真正愛她的人,擁有了更幸福的人生。


  拿失戀的女生來說,遇到劈腿了、移情別戀了、不愛了、或是其他各種傷害背叛妳的男人,雖然心痛的幾乎快要死掉,但還是可以懷抱一絲慶幸。

  「幸虧還沒結婚」、「幸虧還沒有小孩」、「幸虧小孩已經大了」、「幸虧還有工作不用靠他養」、「幸虧還有朋友和親人」……絕望之中更需要各種慶幸,來燃起生命中的希望。
  然後當妳跨過去了這段時期的困難障礙,回首一望,很多事情都可以雲淡風輕。

  最悲慘的際遇成就了最幸福的生活。
  置之死地而後生,大概就是這麼一回事。

  但不用感謝傷害妳的人,要感謝自己的勇敢和成長。



五、姊妹情深:誰說真愛之舉一定是男女間的吻?


  「妳想堆雪人嗎?」

 

  孩提時代那個活潑可愛又有點煩人的妹妹,總是纏著姊姊陪她玩。
  一場事故讓她們不再親近,但疏離的同時,一邊害怕一邊又渴望著能夠重拾親密感。

  妳們也許歷經誤會、分離、漠然、甚至怒罵、排擠,但最後,血濃於水的姊妹花,如果心中有彼此,那種親情的羈絆將會產生奇蹟的力量。

  所以不一定要倚靠男人了,關於愛,並不單指狹隘的男女之情。
  妹妹犧牲自己也要保護姊姊免於傷害的行為,就是懷抱著對姊姊的「真愛」之舉。


  最後這個設定讓我喜歡又感動。
  或許同樣身為姊姊的身分,因此多了一種投射的深刻。

  我親愛的妹妹在我失戀時曾說:「以後我應該不會結婚,想要老了自己住,自由自在的過活,這樣感覺也很好。」
  而我接著說:「那我們可以一起住。」

  妹妹隨口說的一句夢想,讓當時傷痕累累的我,心底有了一份踏實的依靠,知道即使失去一份愛情,我的生命還有其他值得我付出真心的人事物。


  缺少的一角,就暫時讓它缺吧,至少妳還有剩下的部份可以努力經營。

  直到有一天,妳將自己磨練得更大更亮以後,會自然而然找到另一個合適的一角,圓滿妳的人生。

  或者,妳會接受這個缺了角的自己,認為不圓滿的形狀更加美麗。



最後


  以上分析僅代表本人感想。

  關於我好喜歡的Let it go電影歌曲,聽了各國的版本還是覺得原本的英文最好聽最到味。
  也很喜歡有點惡搞的台語版,好好笑又好好聽。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lison艾厲森 的頭像
    Allison艾厲森

    艾厲森夢遊仙境

    Allison艾厲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