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戀銅鑼燒》,原本以為是美食,後來變成歧視,再變成探討生死的議題。


美味的手工豆沙餡

  從一個年邁的德江奶奶(樹木希林 飾演)開始說起,儘管拖著76歲、活動不便的身軀,卻藏著做豆沙50年的精湛好手藝,讓銅鑼燒店長(永瀨正敏 飾演)一吃驚艷,決定聘請她來店內幫忙。

費心熬製的手工豆沙餡,從紅豆的洗滌浸泡到每一次滾煮都講究輕柔細膩,繁複又耗時的過程,讓人理解為什麼許多店家寧願選擇購買工廠製作批發的豆沙,省時又省力,但或許也省略了手工的溫度和情感,流失了一些美味與感動。
  當然,也有些店家打著堅持手工的名號,精心準備製作每一道美食,但隨之上升的人力與食材成本,讓他們的營運也備受考驗。

  然而所謂的機器自動化就代表劣質、手工即是美味的印象,是否又是另一種迷思?身為餐飲業的從業人員或許都該從這之中找到一個平衡,適合自己、維持品質、又能夠獲得利潤的方式。


痲瘋病與歧視

  中段發現神秘兮兮的德江奶奶原來是已治癒的痲瘋病患者(由痲瘋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導致皮膚、黏膜、末梢神經等受到感染甚至扭曲變形,抗生素問世後已可治療痊癒,抑制病菌後不再構成傳染),住在隔離院區,並且在消息傳開之後店內生意一落千丈變得門可羅雀,某些人聊起這疾病時一臉嫌惡又懼怕的言行,讓我聯想到世人曾經也是這麼看待愛滋病患者的吧?

歧視的根源是不理解,因為不了解而恐懼、因為不了解而拒絕、因為不了解而走避甚至攻擊。
  但若實際和那些人接觸,明白他們不會對自己造成危害,明白他們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一般人,擁有喜怒哀樂,有優點也有缺點,有值得效仿欽佩的地方也有需要安撫慰問的脆弱,明白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卻又都是相同的群體,那就沒有歧視了。

  特別心疼的是從痲瘋病患者說出的話。
  一本介紹痲瘋病的書,書裡描寫病人的心境寫下:「我們也想在有陽光的地方生活。」
  德江奶奶在離開店後寫了一封信,信上寫著:「就算自己以為活得理所當然,世人的不理解還是有可能會毀了一個人。」


人生的意義

  故事理所當然走向了生死的議題,不管是飽受歧視與病痛折磨的德江奶奶、還是有著沉痛過去又欠債的頹廢店長,他們的人生都不是那麼的好過,但即使如此,就算我們沒能當上什麼厲害的大人物,完成什麼值得誇耀的豐功偉業,我們還是會有屬於自己的人生故事。

「我們生下來就是為了看看這世界、聽聽這世界,就算沒能成為什麼大人物,我們有自己存活的意義。」
「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要知道自己很自由。」

  或許我們都夢想擁有實力和運氣成為世界金字塔頂端的那些有影響力的大人物,而不可得。
  但我們畢竟都誕生到這個世界上了,當不成大人物也沒有關係,這不妨礙你活著的意義,因為生命本身就是極其奧妙和幸運的事情。


---

參考資料:開眼電影網-戀戀銅鑼燒認識痲瘋病醫療

arrow
arrow

    Allison艾厲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