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命大富翁  


  這是一部很小說式的電影(原著也的確是小說),由楔子、四個章節、後記組成。

  楔子以受害者視角的一起車禍事件為開場,將這天作為一個分水嶺,在一到三章之中分別以不同的人物角度去描述他們六個月前和六個月後的遭遇,在第四章(最終章)以第三人稱的觀察角度去總結,最後用了非常簡短的後記形式俐落交代結局。

  時間軸很簡單,六個月前、六個月後(晚宴當天與車禍事件後),沒有清楚描述這六個月內的每一個進展,但儘管時間直接快進到六個月後,觀眾還是可以藉由幾句對白、人物的互動關係,去聯想推敲這六個月發生了什麼事。
  而一到三章由不同人物視角的呈現手法,算是獨立又同體的存在,你可以從中了解每個人物不同的心思與境遇,也可以在彼此交會的場景中,像是拼圖般的逐漸拼湊事件的全貌。

  以類似手法表現的電影,還有《告白》《聽說桐島退社了》,一樣是以多種人物視角去描述,每一次的主觀角度都讓你更加釐清故事全貌,逐漸邁向客觀與全知的視野。


楔子

  熱鬧的晚宴結束之後,飯店服務生清理收拾的鏡頭做為開場。
  豪華晚宴留下來的杯盤狼藉,由辛苦工作謀生的老百姓去收拾,如果每個鏡頭都藏著導演想要表達的意涵的話,那這裡肯定是為了揭示貧富差距的矛盾。

  下班後騎著單車離開的服務生,被豪華名車擦撞跌落山下重傷,生死未卜,而不知道由誰駕駛的名車則肇事逃逸。


第一章:迪諾

  迪諾是瑟琳娜的爸爸,因女兒和富二代麥斯交往而千方百計想打入名流、攀上關係,貪心又勢利眼的個性藉由一開始的事件便一覽無遺。
  屬於一般或者小康階級的家庭,但不是腳踏實地勤奮工作的人,而是妄想一夕致富,輕鬆投機獲利的人。

  六個月前他費盡心機試圖和女兒男友的家庭攀上關係,以買到據說可以獲利30~40%的基金。
  六個月後他因為投資超過能力所及的資金而付出代價,卻仍然死撐著面子懷抱一線希望,直到這份幻想破滅。


第二章:卡拉

  卡拉是貝納契的太太、麥斯的媽媽,就是那種每天出門由司機接送,載去做SPA、做指甲、聊天喝下午茶的貴婦。
  但光只是有錢並不能買到真正的快樂,忙碌於工作的先生無法給她心靈上的滿足,使她鬱鬱寡歡。

  六個月前她向老公要求,買下了一座劇院,開始投身於經營藝術戲劇等策劃工作。
  六個月後她與劇院董事會的其中一位男士互動密切,劇院表演大致籌劃完畢即將開幕,卻因為突如其來的變化讓她陷入崩潰邊緣。


第三章:瑟琳娜

  這章開始就正式進入了解密的階段,讓發生意外當晚最接近事實真相的人物來揭露事情的經過。

  六個月前父親載她前往麥斯所在的豪宅,小倆口看似得到雙方家長的接納和祝福。
  六個月後瑟琳娜做為案件最重要的關鍵人物,向警察作證麥斯當晚的確沒有開車,是由她開另一台車載麥斯回家的。

  那麼關鍵的那台肇事的車(麥斯的車)又是怎麼自己回家的呢?
  是瑟琳娜為了掩護酒醉駕車的麥斯而說謊嗎?還是有其他意料之外的發展?在這一章都會有所解答。


最終章:人力資本

  將前三章的三條人物主線匯集成一線,為整個故事收尾。
  可以看得出人性的貪婪醜陋,也看得出人性的善良與關愛。


======= 以下內容無涉關鍵謎底,但有微劇透 =======


  看完之後誰敢說生命無價?人不分職業貴賤?
  我必須要很殘忍的說,一位富翁和一般平民的金錢價值,真的是不一樣的。


  電影中無所不在的金錢數字,事後一一回想起來非常諷刺。

  迪諾必須將自己名下不動產抵押才拿得出70萬歐元購買基金,卡拉卻只要向貝納契撒嬌請求一下就可買下一座劇院。
  有人向貝納契一家敲詐98萬以交換對他們兒子麥斯有利的證詞,最後給予受害者的和解金只有20幾萬

  這個和解金是以〝人力資本〞的角度去計算的,一個人的價值透過具有經濟價值的知識、技能和體力(健康狀況)等質量因素之和來定價。


  將近100萬換富二代脫困不嫌多,20幾萬和解金換一條死去的人命不嫌少。
  這就是這個現實社會,金錢運作的邏輯。

 

arrow
arrow

    Allison艾厲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