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們都比自己想像中的更加愚昧、更加無知。


  關於正反兩面論調吵鬧的沸沸揚揚的《兩岸服務貿易協定》,在政府沒有詳細說明、專業人士各執立場的分析之下,老實說,我看得一頭霧水。

  我對於事件的認知來自於幾篇文章:

  • 【緊急上線】郝明義:我們剩不到二十四小時了

    「政府不但沒有把台灣出版業原來就相形弱小的四個產業鏈「綑綁」起來和中國大陸談判,竟然還配合中國大陸一向的談判策略,把四個產業鏈「切割」開來,先挑印刷業來談。這是愚昧。

    退一步來說,就算要談印刷業,起碼要談出兩岸對等的開放。照現在要簽的協議,陸資來台投資印刷,可以印刷任何事物,當然包括任何書籍雜誌。但是台灣業者要去大陸投資印刷,卻還是拿不到渴望多少年不可得的「書刊准印證」,只能印些包裝紙材及宣傳物出版品。這是無能。

    再退一步來說,對台灣印刷業影響如此重大的事情,起碼應該公開討論,對印刷業者,對出版相關產業鏈上下游業者舉辦公聽會,聆聽大家的聲音與需要,再調整一些談判底線。但是我們的政府部會沒有給同業任何這種公開討論的機會。這是粗魯。

    台灣的印刷業者,一如我們出版產業鏈的任何其他環節的業者,都是小資本、小人力運作。這是我們的弱點,其實也是我們的特長。何況,只要政府能幫業者談到去大陸做印刷可以拿到「書刊准印證」,台灣再小的印刷業者也必能找到豐沛的資金和人才去擴展新的市場版圖。現在政府不做此想,竟然有官員主張「把大陸資金引進台灣,可以協助台灣印刷業擴大規模及技術升級,活絡市場」,這是自我感覺良好。」

  6/20這天,我看到了天下雜誌這篇文章,雖然不是很清楚兩岸服務貿易協定,還以為這是針對出版業簽訂的什麼可怕條約,然後馬上參加了網路的連署,接著轉頭就忘了這件事。
  然後在6/25,商業週刊出現另一篇完全持反面立場的文章。

  • 搞清楚!兩岸服務貿易協定,根本是中國讓台灣多

    「上個禮拜台灣和大陸簽訂了一個「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雙方互相開放彼此的服務業,大陸對台灣開放了80項,涵蓋金融和醫療等行業,台灣對大陸開放了64項,包括引起爭議的印刷和美髮等行業。

    仔細一看,這是一個不平等條約,對大陸不平等,很明顯大陸在「讓利」給台灣。

    雙方開放的程度應該和世貿組織(WTO)的標準比較:大陸開放給台灣的產業全部都「超WTO」,也就是比大陸開放給其他國家的程度要來得更大,其中有三分之二更高於大陸和香港簽訂之CEPA給香港人的待遇,比如說允許證劵公司控股,允許設立獨資醫院。

    至於台灣開放給大陸的64項中,有45項低於WTO承諾,換言之連自由貿易的標準都未達到,只開了一扇小門。

    但週末打開電視,看到的盡是對政府的撻伐之聲,主要的論點是中國已經侵入了台灣人民的生活,食、衣、住、行都脫離不了大陸的影響,另外的批評則是沒有事前溝通。

    坦白的說,溝通的確是馬政府的弱項,明明是一件台灣占盡便宜的事,卻被講得好像賣國一樣,代表和人民、立法委員溝通不夠。但在另一方面,如果政府每一件事情都要事先公開,那還有什麼國際談判的籌碼?」


  你能想像我內心有多麼震撼嗎?
  短短時間內出現了正反兩方完全不同的觀點,這是常態;但兩種觀點我都覺得好像挺有道理,這就太古怪了。

  我想,這一定是我沒有搞清楚,到底《兩岸服務貿易協定》是什麼,包含了哪些條款,對台灣會造成什麼衝擊和影響,我都完全不知道啊。

  這樣任意轉發看似專業的論調,太不負責任了。
  於是我就開始搜尋有關《兩岸服務貿易協定》的資料,以及相關的文章。

 

 

  • MBR 雜談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台灣,特別是國民黨政府對於中國的貿易協定談判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我方的代表其實根本對於產業現實狀況外,外加對於中國政府一廂情願的天真

  • 今天台灣將簽下步入地獄的條約-讓您快速了解何謂『服務貿易協定』

    「首先,開放這些產業來台會造成什麼影響政府應該要評估的。
    然而政府說已找過相關產業詢問,但到底找誰來詢問卻一問三不知或不肯回答。」

    「由於政府不做產業評估,也不公開完整資訊,所以到底會有什麼影響,只由民間在推測實在很難講。
    (而政府就是故意用這招,當民間因資訊不全,做出錯誤判斷時,他可以叫他所養的狗出來咬人:「政府簽的根本不是這樣,你們這些人都在抹黑誤導。」)」


  • 無人知曉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誰偷開了你家大門?

    「連主管單位都羅生門,開放美容美髮對就業與產業的衝擊評估自然付之闕如。經濟部與陸委會所出這份通篇都在強調市場開放對台灣產業無影響的報告,頓時被踢爆有產業項目根本沒有作評估。」

    「30日的這場羅生門凸顯台灣在兩岸經貿談判的兩大問題,第一是多頭馬車,權責不清,沒有強力的中央主管單位加以統整,就貿然準備開放;第二是行政權過大,事前談判內容必須保密,事後協議又多為「自動生效」,無論簽署前後,國會與民意皆無法盡到監督責任。

    「這次服貿協議令人詬病的地方就在於,一路唱好、報告潦草,官員害怕被罵、被批評,通篇都是「應無衝擊」、「尚無明顯影響」等詞彙,報喜不報憂。這才是最令人憂心的狀況。而在經貿談判上,不只服貿協議談判,就連馬英九總統力推在任內要加入的TPP,固然前方一路唱好,但對農業將造成衝擊的說明會,到目前為止連一場都沒有開過。台灣經貿單位總抱持如此鴕鳥心態,台灣又如何可能在這波經貿自由化浪潮中做到受損最少的開放準備?」


  是不是洋洋灑灑,長篇大論?然後看完之後,我還是不曉得這項協議是好還是不好。
  但是至少有一點我可以確認,就是儘管我看了政府已簽訂的貿易協定內容,在不熟悉相關產業的情況下,我根本不能斷定、也無法推估這項協定會造成什麼後果。

  基於此點,政府如果沒有通盤了解這些服務產業,他們做出的任何決策,就有可能在完全無知的情況下,產生無法預估或者無法挽回的影響。

  其實我自己也知道,發這麼一篇文章,轉貼那麼多專家的論點,好像沒有什麼實質的幫助和意義。

  但,就當是提醒自己吧!
  不要輕易被媒體或是輿論著鼻子走,要就事論事,根據可靠的事實和證據判斷,歸納出屬於自己的看法。

  其實,我們都比自己想像中的更加愚昧、更加無知。

  身處於一片混沌之中的台灣人,如果你是在這份協定中受到影響的相關產業人士,不妨看看協定內容,會對自己的產業造成什麼樣的影響,然後希望你能不吝分享自己的產業經驗,讓這些知識交流或多或少的拯救我們的無知。


arrow
arrow

    Allison艾厲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